對家裝公司在家裝產業(yè)價值鏈中的價值評估,業(yè)界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:一是認為家裝公司通過整合資源,優(yōu)化資源配置,創(chuàng)造獨特價值;二是認為家裝公司是行銷機器,是中介,只會增加交易成本。所以,家庭消費者到底需要家裝公司嗎?
顧客在家里裝修的時候,心中第一個想到的是什么?自己動手裝修的DIY,找熟人裝修的,還是找家裝公司?
DIY裝修在國外很受歡迎,而在國內卻不受歡迎,原因有三:
一是由于超低頻消費過大,絕大多數(shù)消費者缺乏必要的知識和實踐經驗,對DIY裝修不具備專業(yè)水平和動手能力。
二是經歷了20多年的洗禮,雖然很多業(yè)主都有過一兩次甚至幾次裝修的經驗,但是自己動手并沒有必要,因為業(yè)主的時間往往比較寶貴。
三是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,我國有數(shù)以千計的專業(yè)施工資源,施工隊伍,勞動力價格處于中低水平。
找熟人裝修,這是許多消費者現(xiàn)實的選擇,目前估計市場份額不小。采用這種方式裝修的最終結果喜憂參半,業(yè)主有很滿意的,有馬虎的,也有很不滿意的。請客送禮的信任建立在熟人社交圈的基礎上,靠不靠譜,主要是碰運氣;一旦發(fā)生糾紛,主要靠人情、關系鏈的力量協(xié)調,相對缺乏合法契約的權益保障。
尋找家裝公司,是家裝消費者的主流選擇,也是最直接的家裝消費心理模式--“家要裝修,就找家裝公司!”這種預先設定的(品類關),是家裝公司最強有力的品類護城河。第二種信念(信任度關卡)是由這一最初的信念引發(fā)的:
“家裝公司是專業(yè)的嗎?無法信任?是不是需要委托?憑什么呢?”假設信任驗證通過了,那么進入第三個信念(解決方案關):“家裝公司是否了解我的需求?是不是喜歡設計呢?質量、服務和整體體驗是否都很好?」假設答案是正確的,那么進入第四個信念(價格關):“價格合適嗎?全面的性價比是否高?這錢花得值嗎?”肯定有許多其它信仰(偏好關),例如,是否喜歡在家裝公司為您提供服務,是否喜歡品牌和具體型號的布料配置單等等。
由此分析可知,家裝消費者對家裝公司是有需求的,因為家裝公司占據(jù)了人們對家裝消費品類需求的入口。假設業(yè)主最終沒有選擇家裝公司,還是因為消費決策鏈斷裂,被卡在了信任關、方案關、價格關、偏好關等關卡中,或同時被多個關卡卡住。
其實消費者的選擇并不多,在找熟人裝修和找家裝公司裝修之間,二選一。有些人說,還可以選擇家庭裝飾平臺,實際上也就跳不出這一類。平臺假設自營家裝業(yè)務,這是真正的家裝公司;平臺假設開放家裝公司進入,這等于找家裝公司加平臺監(jiān)管;平臺假設開放個人(設計師、工長、工人)進入,平臺再次履行監(jiān)管職責,這與家裝公司相似。家庭服裝公司經營規(guī)模大,是一個家庭服裝平臺;縱向深化的家庭服裝平臺經營,是一個家庭服裝公司。二者在內涵本質上非常接近,殊途同歸。
因此,家裝企業(yè)應繼續(xù)走在模式化的道路上,不斷創(chuàng)新,進一步提升顧客價值,并進一步提高整體運營效率。不管是從制造角度,還是零售角度來看,只有實現(xiàn)更大的規(guī)模,才能提高效率。而所有這些,當然都是建立在家裝消費者滿意度提升的基礎之上的。
TAG標簽:—— 知精準報價 避裝修深坑 ——
平均七年以上的設計經驗資深設計師為您服務